作者:林明福老師
你的注意力大多時間都在外面世界,你已經不感覺自己的「感覺」。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你的注意力會亂跑,跑到外面。你一直被教導:你要一直往外求,你必須事業有成就、有好的容貌、身材、外表或者給人的看法要怎麼樣,這些變成最重要的注意指標,內在的感覺就被忽視了。 細膩的對待自己,覺察身體的每一個感覺,即使是痛一點點,都去感受他:「我現在腳在痛」,「心裡覺得悶悶的!」,你就去注意那個感覺。你對別人要求的事都盡心盡力做到最好,但是對於對待「自己」的事,態度卻很粗糙、很隨便。隨時對自己說:「要細膩的對待自己!」
當你跟別人在一起時,學習閉眼睛。去感覺自己的感覺,因為我們眼睛一張開,就會去注意別人有什麼需要,或者是我可以做些什麼,例如幫別人倒茶、遞東西。我們這麼多的「做」,其實背後是希望自己被細膩的對待,我們希望有人也能細膩的對待我們、多關心我的需要,但重點是我們都不關心自己的需要了。我們眼睛都向外面看,我們不敢自私、我們不敢做自己。你需要閉上眼睛,感覺自己需要的感覺是什麼,然後就去做。也許你現在什麼都不用做,你需要的是深呼吸、放鬆。你從「給別人」當中,想要得到「被給」,一定是得不到的。
從感覺自己的身體開始回來照顧自己,慢慢的學習與自己的身體在一起。但是我身邊總是有許多照顧自己感覺的人需要我去照顧他們,不,這些人事物都是你自己吸引來的!因為當你照顧人會讓你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這很難去查覺,但這是真的!),這個信念是:我們能照顧別人、給出自己表示我很有價值,我們是以「給出」之名,行「想得到」之實。那已經不是無條件的「給」,但是對於我們的「想得到」,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不知道怎麼得到愛、得到細膩的對待、得到「呼呼」,你也不會對自己「呼呼」、細膩的疼愛自己,當要被外界帶走注意力時,就閉眼睛把快跑出去的能量拉回來,不要管外在。
注意自己裡面,當你看到對方這麼活在自己裡面,這就是你要學習的。我都活在別人的世界裡,都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這兩個世界都是不對的,活在自己世界的人要出來;活在別人世界的要出去,不是說照顧別人的感覺不好。我常常告訴同學「要成為別人的需要」,但是如果給出當中沒有服務自己的感覺而成為別人的需要,那就是犧牲囉!,如果這個人很有自己(照顧自己的感覺),又能成為別人的需要那才是菩提施,這兩種是不同的層次,所以要先回歸自己的完整,現在的你跟自己最疏離,你照顧全世界的人,唯獨沒照顧自己,這個「自己」多可憐,我到底做錯什麼,為什麼你自己的心永遠得不到你的注意。所以眾生都在顛倒妄想,剛開始多注意自己一點是好的,你的本質是良善的,再怎麼樣都不會是自私,再怎麼樣還是會顧慮別人的需求,不會去傷害到別人的。
- Dec 24 Tue 2013 23:53
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心上,細膩對待自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