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許碧方

< 學習愛自己,從看見「需要」開始 >

未踏入心的修練前,早期的親密關係,
大部分的人是停留在「需求」層次,
每人內在都有個「我」,所謂的痛苦之身,所謂的「小我」

這個「小我」有個痛苦,一個缺口,
可能是孤單、無愛、空虛焦慮、無價值
需要透過親密關係,透過對方來滿足這個「小我」,
希望在這些關係裡面得到認同、得到愛、得到正向的回應和支持,
藉此來填補內在的那個缺口,
這樣我們會比較不孤單,感覺被愛被注意和安心


為什麼要這樣子? 因為我們都失落了愛自己的本能

親密關係,可以是親子關係、愛情、夫妻伴侶關係、朋友關係...
也就是成長過程,在我們生命中、投入特別多,特別在意的關係,

這個「小我」就像一個長期沒有吃到糖果的孩子,
沒吃到糖的孩子是不滿足、不快樂、很多情緒的,
他不會願意長大,他不想承擔自己為自己負責,

他需要被滿足,
他需要的是表達「我需要」,不用壓抑、不用控制。


我們學習把自己當個孩子,還給自己很多失落的愛,允許他,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玩就玩,
學習服務自己的感覺、尊重自己的感覺,
這就像早期童年的失落和傷痛,也就是「內在小孩」的療癒過程,
這很重要,我們要學習餵自己的「內在小孩」糖果,先學會貼近自己的情緒感覺

但「小我」,潛藏許多古老的傷痛,
除了內在小孩,還有內在女人、內在男人,
還有累世的議題,很多習性、習慣、個性。

每個位置都需要被看見,被療癒。



< 從對外投射的「需要」,看見內在的缺口 >

凡是人皆需愛,有需要並不可恥,
我們需要透過親密關係的伴侶,照鏡子,
藉由對方來看見自己,來圓滿自己的缺口
如果剛好遇到對方可以給我們愛、可以撫慰我們內在的缺口,
是運氣,是幸運帶著感恩,感謝老天和對方的願意和付出,
但是不能執著這樣的「補償」模式,

因為外境,沒有任何人可以帶給我們永恆,
沒有別人可以帶給自己真正的快樂

因為關係裡頭再怎麼互補,沒有回到個人的修練,
頂多只是形成一種「依附型」關係,維持表象的美好,
底層每個人都是沒有自己,都執著外求,無法利益彼此,
這樣的親密關係結構並不成熟,無法提升彼此的心靈層次
也就是彼此都用自己的痛苦形成關係的綑綁和依附。

這是一種共謀行為,不負責任的行為,
因為你在傷害自己,也在傷害別人。
因為彼此都把自己的幸福快樂的權力和責任交給別人,
託付給對方,不為自己承擔和負責,當然是一種傷害。




<親密關係裡失衡的供需關係>

「供」:有一種是「被需要」的需要,照顧者(拯救者)用給出來交換愛,換取價值感,這會吸引來脆弱無能者(受害者),提供服務、照顧對方的感覺,看起來在關係中似乎是強者、占上風,但底層其實遺棄自己之深並沒有覺知到,因為內在有個地方是覺得自己不配不值得,卑微自己的人根本是不敢表達自己的需要。

「需」:有一種是「索求」的需要,關係裡用脆弱(受害者)來索愛,可以吸引照顧者和拯救者,很可以表達需要,看似是既得利益者,但是內在是個無底洞,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看起來是關係裡的主控者,但實際上底層根本是被控、無法掌握自己的,因為能不能得到,要看對方願不願意給呀!對方不願意或不符你期望時,那就注定失落痛苦。

在這種關係裡面,沒有人是真正的得到愛的,
每個人都想拿對方來塞進自己的痛苦裡面,
都想對方來滿足自己,小我進入失衡的供需關係裡面,
最後必定在受害者、加害者、拯救者三個位置中擺盪。

停不下玩著受害者和加害者的操作遊戲,
最後是拯救者會跳出來緩和戰局,粉飾太平,裝沒事,
目的是為了逃避痛苦和面對問題。

當我們執著時,每個位置都創造痛苦,
你不斷的給也苦,不停的索求也苦。
不管在哪個位置,每一個人都注定是關係裡的受害者,
沒有誰對誰錯或分別。

ㄧ切都是因為內在的缺口在呼喚,
因為無法自己填補缺口,自我負責,
所以只能對外索求,依附外在的暫時麻醉。
但不是究竟,沒有根本解。

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自己要學習給自己。




< 親密關係 > 來到 < 自己和自己的親密關係 >

每個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個人的內在修練,學習往內求

透過親密關係中,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總是外求的是什麼?
總是失落受苦的位置是什麼?
而這個需要就是我們一直沒有為自己負責和做到的部分

然而,我們都是本自俱足,本來無缺,本自圓滿
只是和真正的自己分離,
所以為什麼要來到「自己和自己的親密關係」的修練

迎回真正的自己,才是根源,根本解

如果你要的是一分認同,
那麼就學習對肯定自己、活出自信力量、看見自己的棒
如果你缺的是一份撫慰和愛,
那麼要學習滋潤自己,學習和自己親密、給自己愛

這樣才能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當你可以給自己愛時,你就待在值得被愛、圓滿無缺的位置,
你會發現這時候的你更有能力去愛人,
因為你給出的愛裡面沒有個人的自私自利,
不再是因匱乏、缺口而動,而是發自內心的滿溢而動,
你在愛中很自由很自在,
同樣的別人也會感受到那份在愛裡的自由和自在。
人跟人反而能更貼近,更能真心相對。

最重要的是

當你成就自己時,你的愛也在成就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全能量協會 的頭像
    台灣全能量協會

    台灣全能量心靈成長協會

    台灣全能量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